1965年,江姐的独子彭云在高考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,荣登四川省理科状元的宝座。然而,彭云在面临未来选择时并未对清华、北大的邀请动心,他毅然决定报考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,展现出对自己理想与信念的坚定。虽然他成绩出色,却未能顺利通过体检。在家人忧心忡忡时,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得知彭云是烈士子女,且文化成绩出类拔萃,最终决定破格录取他。
1949年11月29日,重庆迎来了解放,谭政伦——即谭幺姐,早早为彭云洗净身子:“云儿,我们终于能出头了,你妈妈快回来了!”年幼的彭云不解地抱住谭幺姐的脖子,天真地问:“妈妈,您是我的妈妈啊,哪里还有另一个妈妈呢?”谭幺姐轻抚彭云的头发,柔声解释:“我并非你的亲生母亲,你的亲生母亲是江竹筠。我们现在要去找她。”
展开剩余83%三个月前,谭竹安收到了江姐托孤的书信,谁也没想到,这封用牙签和草纸写就的信竟成了江姐的绝笔。信中写道:“竹安弟,假若我不幸,云儿就托付给你了。希望他能继承父母的遗志,为新中国的建设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。孩子们不必娇养,粗衣淡饭足矣。幺姐是否还在重庆?如果她在,云儿可以不必送托儿所……握别,愿你们健康安好。”
彭云是革命烈士彭咏梧与江姐的独生子。两人原是革命战友,虽然彭咏梧已有妻子谭幺姐,并育有一子彭炳忠,但在与江姐并肩作战的岁月里,他们逐渐从假夫妻变为真正的伴侣,并于1946年4月在成都迎来了儿子彭云的出生。
1947年下半年,重庆地下党派彭咏梧和一群同志前往川东策划起义,而江姐则负责联络工作,常常带着文件和药品下乡。当时,她刚刚经历了绝育手术。医生曾反对为年轻且满怀革命理想的江姐做手术,担心她未来无儿无女,但江姐坚决表示:“医生,难道您希望我背着一个孩子,抱着一个孩子,手里还牵着一个,在革命事业中拖后腿吗?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,儿女不是私有财产,我们要为人民和国家贡献力量。”
1947年10月,江姐在革命斗争中写信给谭幺姐,告知自己和彭咏梧的关系及其苦衷,同时请求她尽快到重庆照顾小彭云。这是她和谭幺姐唯一一次通信,尽管两人从未见过面。谭幺姐得知这一切后,虽有伤心,却更多感到理解和宽容,尤其是江姐所经历的艰难与牺牲。
1948年2月,谭幺姐带着小彭云冒着白色恐怖的威胁来到重庆,从江姐的战友手中接过小彭云,开始了近两年的艰难生活。她带着彭云东躲西藏,躲过一次又一次的险境,成功避免了敌人对彭云的抓捕。重庆解放后,谭幺姐背着彭云走访了多个登记处,寻遍了红岩村与磁器口,但连续三天都未能找到江姐的踪影。直到江姐牺牲后,谭幺姐与弟弟谭竹安一同前往中美合作所监狱寻找遗体,最终在岚垭电台发现了令人心碎的景象,谭幺姐泪流满面,闭上了双眼。
悲剧接踵而至,彭咏梧也在一年前为掩护同志突围而英勇牺牲。谭幺姐看着家中两个孩子,一个稚嫩、一个懵懂,心中无比沉重,但她始终没有倒下,依然坚强地抚养着两个孩子。为了照顾彭云,谭幺姐主动要求调到重庆市立第一托儿所当保育员,尽管她原本可以在机关单位工作。她带着彭云一起生活,自己却将亲生儿子彭炳忠送到了远离托儿所的孤儿院。为了照顾烈士子女,谭幺姐没有丝毫怨言,尽心尽力。
清明节与烈士纪念日,谭幺姐每年都会给彭云进行革命教育:“这次扫墓,你有什么要向爸爸妈妈汇报的吗?”她从不溺爱彭云,始终记得江姐在托孤书中提到的“不要娇养,粗衣淡饭就好”的教诲。彭云从小独立、刻苦,学习成绩优异,自己动手做家务,生活上也很自立。
1959年秋,彭云考入重庆市巴蜀中学,成为团支书。虽然外形瘦弱、视力差,但他的优秀成绩让学校对他格外关注,班级也因此与众不同。无论是学术还是各种竞赛,彭云总能名列前茅。
1965年,彭云的高考成绩公布,谭幺姐得知儿子成了省状元,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:“想报哪所学校?”彭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,这让谭幺姐有些犹豫,因为哈尔滨远在千里之外,且彭云身材瘦弱,戴着厚重的眼镜。但彭云坚定地回答:“我想去哈军工。”
然而,彭云在体检时却因过于瘦弱而未能通过。尽管一度被清华大学的招生办频繁邀请,彭云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。正当全家感到失望时,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刘居英决定破格录取彭云,体现了对这位烈士子女的特殊关爱。
彭云的破格录取消息传来,虽然他早已预感到可能的结果,但还是忍不住兴奋地站了起来:“真的吗?”不久后,他和老同学一起去哈尔滨,在饭馆里大吃一顿,庆祝自己即将开始的新生活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台,炒股平台杠杆,十大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