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世纪60年代中期,曾担任全军总参谋长的罗瑞卿,因遭到嫉妒和排挤,被以无中生有的罪名审查,最终被剥夺了职务。与此同时,曾协助罗瑞卿进行军训工作的张宗逊上将,也因这场风波蒙受冤屈,遭受长时间的不公正对待。到1971年2月,张宗逊已经被关押审查超过四年,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。
进入70年代初,掌控实权的“军委办事组”权势滔天。1967年怀仁堂事件爆发,中央军委难以正常运作,于是成立了这个执行机构。彼时,组长正是风头无两的黄永胜上将。他不仅是政治局委员,同时兼任全军总参谋长和军委办事组组长,堪称军政生涯的巅峰人物。不过,黄永胜名声并不佳,许多关键干部因他和吴法宪等人的极端手段遭受打压和迫害。后来,这些将领纷纷被平反,而黄永胜本人在1981年被判刑18年。
展开剩余75%1971年2月的一次重要会议上,主席突然问了黄永胜一个让他难以应答的问题:“张宗逊现在在哪里?”黄永胜心知肚明,张宗逊仍被关押在“小黑屋”接受调查。但作为中枢机构的高层,黄永胜具备敏锐的政治嗅觉,知道不能坦白回答主席的提问。照毛主席的讲话风格,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暗示对张宗逊重新启用的意愿,若他直言不讳,很可能会招致主席的严厉批评。
一时紧张,黄永胜脱口而出:“主席,张宗逊人在济南,是济南军区副司令。”这句话虽然是谎言,却别有深意。称张宗逊“在济南”,即暗示他不在北京,不在主席的视线范围内,避免了现场的尴尬对质。而且,一个大军区往往有多位副司令,若事后真的为张宗逊安排此职位,黄永胜也可以操作。因此他胆大妄为地编造了这番话。主席听后未多追问,只轻声回应“知道了”。
会议结束后,黄永胜立即行动,打电话部署具体安排:第一,立刻释放张宗逊;第二,以总部名义下令他赴济南军区报到,三天内必须到岗。济南军区副司令一职,对张宗逊这样的资深将领而言,地位显然是低的。
张宗逊早在红军时期就担任军级干部,职位比黄永胜还要高一级。抗战期间,他是八路军主力旅长之一,与陈赓、徐海东这些后来成为开国大将的同僚同级。张宗逊本在“十五大将”名单内,中央权衡多方面因素,最终授予他上将军衔,但他的资历远超多数上将。解放战争时期,他曾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,军内地位仅次于彭德怀。
1971年调任济南军区副司令时,司令员是另一位开国上将杨得志。经历了数十年的革命生涯和无端的关押,能够重获自由对张宗逊来说无疑是幸事。他明白这是毛主席对自己的关怀,故以大局为重,欣然接受命令,迅速赴济南军区上任。
那么,为何毛主席对张宗逊格外关心?原因在于,张宗逊曾是红军时期主席的近身护卫,且是主席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关键干将。秋收起义奠定了毛主席在军中的领导地位,使张宗逊在他心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是忠诚的嫡系人物。这样一位重要人物长时间失联,自然让主席心存牵挂。黄永胜虽撒谎,却迅速安排人事,反应之快也显露其政治敏感。
命运轮回不息。很快,黄永胜一派被查处,遭到隔离审查,他曾经迫害大量干部的罪行被揭露。1973年,张宗逊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,之前所有莫须有的指控都被彻底澄清,他终于获得了与其资历和能力相符的职位。张宗逊将军胸怀宽广,寿终正寝于90岁高龄;而黄永胜则于1983年在青岛台西医院去世,两人最终的命运天壤之别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台,炒股平台杠杆,十大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