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喜欢我的分享,记得点个关注哦!这样下次就不会迷路啦~创作需要动力,感谢大家的支持!
1951年5月,朝鲜战场东线,志愿军第九兵团正在进行一场关乎生死的大转移。
兵团司令部一道措辞严厉的命令,发到了后卫部队58师师长黄朝天的手上。
命令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就一个意思:别管了,赶紧撤!
可黄朝天捏着电报,又用望远镜看了看远处山谷里的情况,一张脸黑得能拧出水来。
他做了一个让所有参谋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决定,这个决定要是错了,他个人前途事小,整个58师都得跟着埋在这儿。
01
1951年5月下旬的朝鲜,天气已经开始热起来了,但对于志愿军第九兵团的战士们来说,心却是凉的。
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,打得太艰难了。
从4月底开始,几十万大军在三八线附近来回拉锯,跟以美军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干了快一个月,咱们的进攻势头,说实话,已经到了强弩之末。
问题出在哪?后勤。
咱们的后勤补给线,全靠骡马和人力,在崎岖的山路上往前拱。天上的美国飞机跟苍蝇一样,嗡嗡嗡地转悠,逮着机会就往下扔炸弹。
前线的战士,经常是饿着肚子在打仗。
弹药更是金贵,打一发少一发,很多时候打着打着,就得跟敌人拼刺刀。
这仗打到这份上,咱们的战士,拼的已经不是钢铁,是意志了。
02
彭德怀总司令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。
美军的指挥官李奇微,是个非常难缠的对手,他看出了志愿军后勤补给的极限,发明了一个“磁性战术”。
啥叫磁性战术?
说白了就是,你打过来,我就稍微退一下,但不跟你死磕,就用坦克大炮飞机跟你保持接触,像磁铁一样粘着你。
等你弹药粮食消耗的差不多了,进攻势头一弱,他就立马组织机械化部队,搞快速穿插,反过来包你的饺子。
这种打法,专门冲着咱们的弱点来的。
5月22日,彭总正式下令,全线部队停止进攻,立即向北转移,脱离与敌人的接触,准备休整。
这就是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撤退。
03
志愿军第九兵团,就是宋时轮将军带的那支英雄部队,在东线战场承担着掩护主力转移的重任。
而第九兵团里,负责断后,也就是走在最后面,给整个大部队屁股挡枪的,是第20军的58师。
师长,黄朝天。
黄朝天这哥们儿,是个典型的“老革命”,江西兴国人,14岁就参加了红军。
从土地革命,到抗日战争,再到解放战争,一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,打仗的风格就一个字:悍。
他指挥的58师,在长津湖战役里,把美国王牌陆战一师的一部分打得够呛,是20军里头号主力师。
可这会儿,就算是这样的王牌部队,也快到极限了。
英雄部队也是人,不是铁,是铁也经不住这么磨。
04
全师上下,名义上还有7000多人,但经过连续一个月的苦战,个个都是一脸疲惫。
战士们的鞋都磨破了,很多人脚上缠着破布,一瘸一拐地在山路上走。
身上背的弹药,平均下来每个人不到三十发,连打一场像样点的阻击战都不够。
粮食更不用提,炒面袋子早就空了,战士们已经连续两天没吃上一口热乎饭,饿了就找点野菜,渴了就喝山里的溪水。
接到断后命令的时候,黄朝天心里跟明镜似的,这任务,九死一生。
他们要用这支疲惫不堪的部队,去顶住美国人的钢铁洪流,为前面的主力兄弟部队,争取转移的时间。
这时间的单位,不是用天算的,是用命来换的。
05
58师且战且退,一路上不断跟打了鸡血似的追上来的美军和南朝鲜军交火。
5月24日,部队撤到了一个叫“华川”的地方。
华川这个地方,从地图上看,就是个卡脖子的地方。
一条公路从狭长的山谷里穿过,两边都是高耸的群山。
这种地形,是兵家必争之地,但对撤退的一方来说,也是个绝地。
一旦被敌人堵住两头,那就成了瓮中之鳖。
58师刚到这儿,黄朝天就感觉浑身不自在,空气里都飘着一股危险的味道。
他立刻命令部队停止前进,就地休整,同时自己带着几个参谋,爬上了旁边的一座高地,举起望远镜四处观察。
山谷里静悄悄的,安静得有点吓人。
对于一个在战场上滚了二十多年的老兵来说,最怕的不是枪炮声,而是这种诡异的安静。
06
黄朝天二话不说,马上叫来侦察科长,派出了好几拨最精干的侦察兵,像撒豆子一样撒了出去,命令他们,分头去周围五十里范围内摸情况。
活要见人,死了也要把情报传回来。
就在侦察兵派出去没多久,西南方向,隐隐约约传来了炮声。
那声音很沉,隔着几十里地,都能感觉到脚下的大地在微微发颤。
指挥部的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,侧耳细听。
是美军的155毫米榴弹炮,错不了。
敌人追上来了,而且离得不远。
没过多久,派出去的侦察兵就跟逃命似的跑了回来,一个个灰头土脸,嘴唇干裂,眼睛里全是惶恐。
他们带回来的情报,让指挥部里所有人的心,都沉到了谷底。
07
在华川南边的古德岭地区,发现了大批敌人。
具体番号也摸清了,是美军的王牌第7步兵师,和南朝鲜军的第6师。
两个师加起来,总兵力至少两三万人。
坦克、重炮、汽车,延绵几十里,黑压压的一片,正沿着公路,气势汹汹地朝华川扑过来。
而且,在华川东边的石岑里方向,也发现了敌人的先头部队。
这不是简单的追击,这是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。
李奇微的算盘打得非常精。
他想用这两三万精锐,像一把铁钳一样,从华川这个地方狠狠地插进来,一举切断整个志愿军东线部队的后路。
要知道,第九兵团和东线几个兄弟兵团的后勤补给基地、还有伤员转运站,都在华川北边不远的地方。
一旦让这股敌人穿插成功,那后果,简直不敢想,几十万大军就得被包了饺子,连口汤都喝不上。
08
黄朝天亲自爬上高地,用望远镜看了一眼。
只看了一眼,他的手心就全是汗。
山谷的尽头,烟尘滚滚,美军的坦克和装甲车,像一群钢铁甲虫,密密麻麻,一眼望不到边。
后面跟着的步兵,更是数不胜数。
跟人家比起来,58师这7000多号人,还都是饿着肚子的疲兵,简直就像是几块小石子,扔进了大海里。
怎么打?
拿什么打?
硬拼的话,别说挡住敌人了,估计一个冲锋下来,58师的阵地就得被碾平。
就在这要命的节骨眼上,20军军部转发的兵团司令部电报来了。
电报的内容言简意赅,措辞严厉,要求58师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,必须在24日夜间立刻沿华川、金城公路向北转移,不容有失。
命令清清楚楚,就是让他们赶紧跑,别跟美国人纠缠。
09
指挥部里,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。
参谋长拿着电报,脸上紧绷的肌肉总算是放松了下来,准备马上去传达命令,组织部队连夜撤退。
能活着,谁想死呢?
可黄朝天却像一尊雕像一样,站在原地,一动不动。
他的眼睛,死死地盯着墙上那副简陋的军事地图。
地图上,华川那个位置,就像一个人的咽喉,死死地卡在南北之间。
他们58师要是这么一走了之,这个咽喉,就等于亲手交给了敌人。
美军那两三万机械化部队,就能开着坦克和汽车,连个磕绊都没有,一天之内就能捅到主力部队的屁股后面。
到那时候,几十万兄弟部队,就彻底陷入了绝境。
跑,58师能活下来一大部分人。不跑,整个东线主力就可能全军覆没。
10
他仿佛已经能看到,主力部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,被敌人从背后捅了刀子,阵脚大乱,被分割、被包围、被歼灭...
不行,绝对不行!
黄朝天猛地抬起头,眼睛里全是血丝。
他知道,自己必须要做一个选择了。
一个可能会让他上军事法庭的选择。
但他更知道,作为一个军人,作为一个指挥官,有些责任,比自己的命更重要。
他要抗命。
周围的参谋们看着师长阴晴不定的脸,大气都不敢喘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指挥部里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声。
黄朝天放下望远镜,又低头看了一眼电报机上那份催他撤退的命令电文。他沉默了足足有五分钟,这五分钟,对指挥部的其他人来说,漫长得像一个世纪。
突然,黄朝天一把从墙上扯下地图,铺在桌子上,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,下达了一道与上级指示截然相反的指令:命令部队,抢占公路两侧高地,准备战斗!
这话一出口,整个指挥部像是被扔进了一颗炸弹,瞬间就乱了。
参谋长第一个冲了上来,一把拽住黄朝天的胳膊,声音都急得变了调。他的意思很明确,师长是不是疯了?上级的命令是撤退,白纸黑字写着,这是要抗命,是要担天大责任的。
抗命不遵,在任何军队里都是头等大罪。
更何况,眼前是两三万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和南朝鲜军,咱们就这7000多饿着肚子的疲兵,留下来打阻击,这不叫勇敢,这叫送死啊。
黄朝天一把甩开参谋长的手,眼睛瞪得像要喷出火来。
他的态度很坚决,自己没疯。
他让所有人都看看地图,要是58师撤了,主力怎么办?后勤基地怎么办?几万兄弟的后背就等于光着膀子亮给了美国人。
他指着地图上华川那个点,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,强调这里就是主力部队的命门,58师多守住一天,主力就多一分安全撤离的希望。他们要是跑了,整个东线战场就可能全盘崩溃。
最后他表了态,这是命令,就算战后要追究责任,上军事法庭,这个责任他黄朝天一个人扛。
看着师长这副豁出去了的样子,指挥部里再也没人敢吱声了。
军令如山。
尽管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个自杀式的命令,但命令还是被迅速地传达了下去。
那些刚刚准备收拾行囊、准备连夜开拔的战士们,接到这个原地转入防御的命令,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。
但志愿军战士的纪律性是刻在骨子里的。
短暂的诧异过后,7000多名战士,拖着疲惫的身体,立刻行动了起来。
黄朝天的指挥非常有条理,他没有因为紧张而乱了方寸。
他命令主力172团和173团,立刻抢占公路西侧的几个关键高地。
那里的山势最险要,是整个防御体系的核心。
东侧的地势相对平缓一些,容易被敌人迂回包抄,他派了174团的一个营过去构筑阵地,作为警戒。
剩下的部队,包括师直属的炮兵营(虽然只剩下几门炮了),全部作为预备队,由他亲自掌握。
他自己,则把师指挥所,直接设在了距离前沿阵地不到一公里的一个小山包上。
战士们开始用一切能找到的工具,在坚硬的土地上构筑工事。
工兵铲不够用,就用刺刀挖,用手刨。
石头、树干、背包,所有能用的东西,都堆到了阵地前面,做成了简易的胸墙。
战斗,就在当天下午打响了。
美军的先头部队,压根就没想到这支一直在后退的中国军队,敢停下来跟他们硬碰硬。
在美军指挥官看来,这简直就是一种挑衅。
十几辆“谢尔曼”坦克排成一列,后面跟着密密麻麻的步兵,连试探性进攻都省了,直接就朝着58师的主阵地压了过来。
紧接着,就是地毯式的炮火准备。
美军的几十门大口径榴弹炮开始发言,一颗颗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,像下雨一样砸在了志愿军的阵地上。
整个山头瞬间就被爆炸的烟尘和火焰所笼罩。
碎石和弹片四处横飞,很多刚刚挖好的工事,还没等到敌人,就被炮弹给炸塌了。
58师的战士们,就趴在这些随时可能被炸塌的简易工事里,一个个牙关紧咬,把头埋得低低的。
等到美军的炮火开始延伸,步兵冲到距离阵地只有一两百米的时候,黄朝天一声令下,阵地上所有能响的武器,才同时开了火。
轻重机枪、步枪、冲锋枪,子弹像不要钱一样泼洒出去,冲在最前面的美国兵跟割麦子一样,一排一排地倒下。
战士们手里仅有的几门60迫击炮,也成了宝贝。
他们专门挑美军的坦克和机枪阵地打,虽然威力不大,但也能炸得敌人抬不起头。
美军的第一次冲锋,就这样被打退了。
但他们很快就组织了第二次、第三次冲锋。
战斗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深夜,阵地前的美军尸体,已经铺了厚厚的一层。
到了晚上,美军更是打出了无数的照明弹,把整个华川山谷照得亮如白昼。
他们想利用夜视装备的优势,在夜里突破志愿军的防线。
可他们忘了,志愿军最擅长的,就是打夜战。
战士们子弹打光了,就等敌人冲上阵地,然后抱着集束手榴弹或者炸药包,拉响导火索,直接滚进美国兵的人堆里。
刺刀拼弯了,就用枪托砸。
枪托砸断了,就用石头、用拳头、用牙齿。
整个华川两侧的高地,成了一个巨大的血肉磨坊。
战斗整整持续了两天两夜,美军第7师换了好几个营的兵力,发动了十几次营级规模以上的冲锋,可就是啃不动58师这块硬骨头。
很多高地,白天被美军强大的炮火和兵力优势占领,可到了晚上,志愿军又会组织起一支敢死队,硬生生再把阵地给夺回来。
黄朝天自己,这两天两夜基本没合眼,嗓子都喊哑了。
他也端着冲锋枪,带着警卫连,好几次顶着炮火上了一线阵地,跟敌人展开近战。
他的胳膊被一块弹片划开了一道大口子,血把半边袖子都染红了,他却只是让卫生员随便包扎了一下,继续指挥战斗。
美军第7师的师长,彻底被打懵了。
他实在想不通,对面这支看起来装备如此简陋,后勤补给几乎为零的中国军队,到底是用什么在战斗。
他们的机械化部队,在狭窄的山谷里根本施展不开,坦克和装甲车挤在一起,反而成了志愿军反坦克小组的活靶子。
两天之后,美军指挥官终于意识到,想从华川这个地方,轻松地穿插过去,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。
他被迫下令,部队停止对华川的进攻,放弃了原定的穿插计划。
而58师,用全师伤亡近半的代价,硬生生地把美军的王牌部队,钉死在了华川,成功地掩护了整个东线主力兵团的安全转移。
战斗结束后,58师幸存的战士们,从阵地上走下来的时候,一个个都成了血人,很多人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黄朝天站在山头,看着自己这支被打残了的部队,这个铁打的汉子,眼睛也红了。
58师抗命死守华川的消息,很快就传到了志愿军司令部。
所有人都为黄朝天和58师捏了一把汗。
彭德怀总司令拿着兵团和20军发来的战报,以及黄朝天那份“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”的电报,在指挥部里来回踱步,一言不发。
指挥部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。
所有人都以为彭总会勃然大怒,毕竟,战场抗命,这是任何一个统帅都无法容忍的。
可谁也没想到,彭总在沉默了很久之后,突然一拍桌子,给出了自己的评价。他的评价是,黄朝天此人胆识过人,这个“命”抗对了,不但没错,反而有大功,必须给58师通令嘉奖。
5月30日,志愿军司令部专门发出了一封通报,表扬58师在华川阻击战中,临危不乱,指挥员判断准确,以自我牺牲精神,保住了整个东线战局的稳定。
彭德怀更是在后来的战役总结会上,点名表扬了黄朝天,说他这一仗,体现了高度的战场主动性和大局观。
因为这一战,58师被打残了,但也打出了军威,从此赢得了“铁军”的称号。
黄朝天,这位敢在关键时刻拿自己的前途做赌注的师长,凭借此战及其他战功,在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时,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创作声明:本故事来源:《抗美援朝战争史》、《百旅之杰——忆黄朝天将军》、中国军网、人民网等公开史料,本文依据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历史故事,有些部分可能会在历史细节进行了合理推演。凡涉及推测性内容,均基于同时代的社会背景、文化习俗和相关史料进行合理构建,部分细节进行了文学性渲染和合理推演,有部分为艺术加工,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,请理性阅读。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或与本文并无关联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;特此说明!谢谢!
配资台,炒股平台杠杆,十大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